目前分類:閱讀 (18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莎拉和布萊恩一家為了救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女兒凱特,利用先進的醫療科技基因配對出小女兒安娜,作為凱特的[備胎],只要凱特一病危,安娜就必須一再捐血、捐骨髓、捐腎'''等。作為父母的布萊恩和莎拉,對孩子的愛集中在凱特身上,忽略了兒子傑西和安娜。傑西成了少年縱火犯、諷刺的是父親還是消防員。安娜在十三歲那年終於受不了這一切,自己去找大律師坎貝爾,向父母提出控告,想奪回對自己身體的使用權...

 

這本小說開頭的設定、題材選得都不錯,具有爭議性,在親情、醫學倫理、道德等等人性中拉扯糾結。書名《姊姊的守護者》不管中英文都吸引人。每個章節不斷變化視角,時而是安娜、時而是凱特、布萊恩、莎拉、傑西、坎貝爾......的第一人稱敘事。雖然運用了多重視角,給我們看到大量的人物內心獨白,角色卻沒有[活起來],整部小說還是感覺是同一個作者在說話,除了莎拉、坎貝爾外,其他腳色都像是活死人,尤其是理應最突顯的安娜,給人感覺並不深刻;作者蒐集了不少數據性資料,也穿插在小說中應用,企圖建立其真實性,但顯得適得其反,那些冷硬的計量化數據資料反而令人跳脫,無法進入作品,離角色更遠,比如消防員父親布萊恩敘事時,曾出現這字句:[每一場火災溫度提高十九度,它的規模就會增大兩倍];小說裡精心設計了許多具有張力衝突的人際關係:坎貝爾和茱莉亞這前男友女友的組合,蘇珊和莎拉這對優秀姊姊和平凡妹妹的組合,凱特和安娜這對相愛卻利益相違的姐妹。布萊恩和傑西這對消防員和縱火犯父子的組合,卻感覺說得太多,劇情、角色設計過度,處處都看得出斧鑿的痕跡,沒有一氣呵成。

+++++++++++++++++++++

他山之石: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赫拉巴爾出生於1914年,逝世於1997年,《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是他1965年寫下的作品。描述二戰期間德軍入侵捷克,捷克一個小火車站所發生的故事。實習生赫爾馬一家都惹人討厭,曾祖父是奧匈帝國的軍隊鼓手,巡行被群眾投砸中膝蓋,終身殘廢得以不用工作領撫恤,最大嗜好就是帶著一瓶蘭姆酒和兩袋菸葉,專找工作正忙的農人、工人閒聊。祖父是個馬戲團的催眠師,人們認為是騙人的把戲。父親早早退休嗜好撿破爛,大家常常有東西壞了零件不好找就找他,但也沒有因此感激。書中的主人翁赫爾馬是個傻小子,自殺未遂剛返回工作崗位。1945年戰爭末期,雖然還在德軍的佔領下,佔領區的人們也蠢蠢欲動,調度員胡比奇卡就計畫著炸掉一輛列車,並且力邀赫爾馬加入...

 

書前鍾文音的推薦序提到了赫拉巴爾有種[卓別林式的幽默]。自己以前讀《過於喧囂的孤獨》的感覺是詩意、甜蜜、殘酷,倒是沒有對於幽默的印象。經她一提醒,這次讀這本書,書中的荒謬、幽默便跳了出來。《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大多給讀者是個視覺上的感受,事件發生、經過、結束,我們知道有件事發生、發生了什麼事。但作者沒有告訴人物內心的想法,無法得知角色的內心真實感受,宛如我們日常生活冷眼旁觀的人事物。然而劇情繼續推動,小說情節的高低起伏進行著,不太知道其內心想法,卻給讀者更多的想像和解釋空間,有股餘韻無窮意在言外的感受。

 

以下摘錄一段文字,或許可以略知他的風格:

[但是到了三月份,當德軍越過邊境開往布拉格占領我們國家時,我的爺爺單槍匹馬地去阻止他們。我爺爺不過是一名催眠術演員,卻要和龐大的德軍對抗,靠自己的精神力量去阻擋德國的坦克。爺爺沿著公路往前走,雙眼盯著機械化前鋒部隊在前面開路的第一輛坦克。坦克艙口站著一名帝國大兵,他頭上戴著黑色軟帽,帽上飾有骷髏和兩根骨頭。我的爺爺逕自向那輛坦克走去,而且伸出雙臂,雙眼射出含意明確的眼光------掉頭往回開!掉頭往回開!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關鍵下一秒》是菲力普狄克的短篇小說集,此位仁兄在台灣不怎麼出名,但是他作品改編的電影大家一定看過很多,如《銀翼殺手》、《關鍵報告》、《記憶裂痕》、《心機掃瞄》、《異形終結》、《關鍵下一秒》...等。儘管他的書銷量並不好,但在科幻作家中,文學、學術評價上少有人可以跟他匹敵,他的概念影響後來科幻作家、電影很深遠,甚至預視未來會遇到的問題,諸如複製人的倫理危機、機器人、變種人諸多可能問題等;雖然你可能永遠不了解他的腦袋是怎麼運作的,他寫的東西太不可思議、太費疑猜、像是種種不相容的元素、分子突然撞擊生成另一個前所未見的東西。也許有時會看不太懂,但其實他也蠻搞笑的,書中常出現一些非常白痴的情節。例如《關鍵下一秒》中〈無法改造的機器〉描述有部殺人機器殺了人,來不及逃跑,就臨時變身偽裝成一部電視機。〈丑人之戰〉描述外星人丑人入侵地球,全體偽裝人房地產推銷員,但是一眼就被人認出來,因為他們身高只有2(正常地球人是6),而且丑人沒有身高概念,很納悶明明偽裝得跟地球人一模一樣,怎麼還是會馬上被人認出來。〈回歸的對手〉描述外星人來地球開賭場從事不法行為,可是每次地球警察都無法把他們定罪,因為賭場上空停了外星人的太空船,每次警方要展開逮捕行動時,外星人馬上[!]的一聲,把賭場炸蒸發掉,然後駕著太空船揚長而去…

 

看了這本書,我覺得他的搞笑跟認真是一體兩面,他搞笑搞笑就開始認真起來,他認真的時候必定搞笑,有種你融於我我融於你的感覺。前一秒鐘你還在思索小說裡他創造出來的複雜概念,下一秒鐘荒繆搞笑的情節就蹦出來打亂你的思維,讓人精神錯亂;不過讀完之後,不由得承認他是號人物!

++++++++++++++++++++++

他山之石: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儘管有些作家名氣很大,成為經典大家說不得不看的人,如果一開始選擇錯的書入手,還是會讓你大失所望。我第一本齊格飛藍茨的書是2003年所寫的《失物招領處》,小品有些趣味,但是距離和葛拉斯、波爾並稱德國當代最傑出的作家之一, 還有些距離。當然,如果我初次入手葛拉斯的書如果是《相聚在格但斯克》或是《母鼠》,可能就不會對他如此崇拜,繼續下一本書的閱讀。這次齊格飛藍茨的成名作《德語課》在台灣的出版,多少補足在台譯作的份量,《德語課》比《失物招領處》豐富也紮實許多 ; 閱讀的愉悅程度也常是我們判斷作者是不是一位好作家的主要根據,武斷也很個人。但有些書儘管你不是這麼喜歡,卻也覺得是本好書,或許是內容精彩、結構巧妙、敘述複雜或是內容深刻。像是 讀完《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權力與榮耀》和《馬橋辭典》,我隱約覺得這裡面有些什麼,卻也說不上喜歡;讀完《德語課》,雖然也說不上喜歡,但書中某些確實有令人著迷之處;看到布斯貝克博士的慶生,朋友仇人都歡樂串成隊伍遊行那段 時,我正在火車月台上等著南下的區間車,因為過度著迷,抬頭時車門已經關上,眼看趕不上南下的火車,還是站長通融,讓我從車掌室進去。

 

在易北河的一座小島上,被關在感化院的西吉因為作文繳了白卷,被關在單人囚房裡罰寫作文〈履行職責的歡樂〉,他繳白卷不是因為要反抗或是想不出來,而是他的生命緊扣著這個課題〈履行職責的歡樂〉,有太多東西一次湧現無法下筆。被關在單人囚房的他,終於能好好從頭到尾寫這篇作文;西吉的爸爸嚴斯是警察哨長,堅守崗位、是履行職責的代表。戰時,嚴斯的大兒子克拉斯逃兵,被畫家南森偷偷收留,嚴斯和他的妻子發現後,選擇的是斷絕關係並呈報上級,將兒子送回軍中,儘管注定是送死...政府頒發了禁止繪畫的禁令,畫家南森(同時也是嚴斯的救命恩人)首當其衝,被禁止繪畫、八百多幅畫被沒收充公,執行者正是嚴斯。嚴斯大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他卻堅持「履行職責」甚至過了頭,無時無刻日夜監視南森,以防他有作畫的舉動。南森不顧禁令,還是繼續作畫,甚至創作「看不見的畫」,嚴斯也照樣履行職責,沒收一堆白紙。大戰期間,上呈的南森的繪畫,很多被國家賣掉賺錢,部分被嚴斯銷毀。戰後,嚴斯還偷偷燒掉戰時沒收的繪畫,剛好被西吉目睹,嚴斯教育西吉:這才是履行職責;西吉和畫家是好朋友,畫家作畫時向來不准別人在場,唯有西吉例外,甚至能引發作畫的靈感。畫家託付西吉好好保護他的畫。西吉在父親和畫家兩人間,燒畫和保護的衝突中,漸漸產生幻覺,每看到南森的繪畫,就會發生火苗接近的幻覺,覺得必須藏起來才不會使畫受到損害。於是他開始偷起畫來,行為產生偏差......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如果梵谷不憂鬱》這本書的英文原名是Against Depression,直翻的話就是「對抗憂鬱症」。譯名取了個引人入勝的名字,雖然有點扭曲原意,然而書中也提到相關議題。但是這本書畢竟還是一本探討憂鬱症的書,如果期待這是本探討藝術、人文議題的人,恐怕會有些失望。

 

這本書分為三大部份,「世人對憂鬱症的觀感」、「憂鬱症的真相」、「未來的發展」。「世人對憂鬱症的觀感」主要探討大眾視憂鬱症為現代人普遍的症狀,甚至認為它有些價值,將憂鬱症當作創作力的來源,如「若未曾經經歷失落,必然比現在更膚淺、更不成熟而無法認識自我」「憂鬱症代表現代性的深度」...等。不認為它是個真正的疾病。彼得克拉馬醫生解釋因為社會文化的價值觀的偏見影響,導致今日觀點偏差。而憂鬱症患者在痊癒後,往往形容之前是無法敘述的痛苦,完全不想沈浸其中。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說森林裡的妖精會綁走人類的小孩,與之交換,妖精變形成人類,人類小孩變成妖精。這種妖精有時稱為「調換兒」「大哥布林」...不一而足。亨利戴是個7歲小男孩,被「大哥布林」們相中,日夜觀察他的面貌、行動、性情,終於逮到他一次鬧氣離家的時候,綁走亨利戴,而大哥布林從此偷走亨利戴的生活。此後,亨利戴變成妖精的一分子,名字改做「A一袋」,不再長大一直,維持七歲的樣子,逐漸忘掉屬於人類的記憶。變成「亨利戴」的大哥布林,則是逐漸忘掉他當妖精時的記憶。但是兩人都知道過去曾有段時間,他們的身份交換。他們性格裡有個兩種衝突的因子,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困擾他們。「亨利戴」雖然滿意於現在人類的生活,但是一直提心吊膽他的身份被揭穿,怕有天會被換回。一方面,他也不時回溯起他前前世的過往——百年前被綁走的德國小孩。甚至探查他前前世的種種;「A一袋」不同於其他大哥布林,他喜歡閱讀、在意前世當人類的記憶,想再見見他以前人類的家庭。他也曾被過去的家人瞥見過,留給他們很大的震撼,只是他不知道...

 

作者將這部小說分成兩條線來寫,一個是「亨利戴」的自敘,另一個是「A一袋」的敘述,運用兩種不同的腔調敘述,從被交換那時一直寫到三十年後兩人面對面的相遇。「亨利戴」度過兒童、青少年、成年、結婚生子的階段,但是擁有一個有著兩世經歷的老年心,他顯得如此不同,被前前世的音樂天才影響,彈得一首好琴,受人矚目,但長大後,天分(法力?)逐漸喪失變得默默無聞。這條線有著成長小說的主題;「A一袋」即便總是處於孩童般的嬉鬧心境,卻也對同伴「小黑斑」逐漸萌生愛意。種種意外也一直催折著妖精們,妖精紛紛死去,由原本十一人的大家人變成七人,由森林遷居到草木不生的危險礦坑,他們無法再肆意的騷擾人類,而要時時擔心自己的安危。生存、親友離散的主題佔了這條故事線的很大的位置。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知道馮內果12日過世已經是兩天後了,看到轉寄來的新聞,心情很是低落。11日才剛上書上到他兩本書:《沒有國家的人》、《第五號屠宰場》。將書放在書店顯著的位置,開心台灣又出了他的書。怎麼知道他就這麼走了。記得當年讀《第五號屠宰場》那股爆炸性的狂喜。儘管多年後對於內容、情節都不太清楚了,但存留在心底的深刻印象還在,一本很棒很棒的書。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出生過兩次:第一次,是個女嬰,生於一九六○年一月,底特律那天難得沒有煙塵廢氣;然後,是一九七四年八月,在密西根州佩托斯開附近一間急診室裡,重生為一個十來歲的男孩。」......《中性》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厄運總是在平凡無奇的日子突然襲擊,讓你無可預警。美國作家瓊‧蒂蒂安(Joan Didion)的女兒住進加護病房昏迷的第五天,她和先生約翰在家用餐時,約翰的心臟病突然發作,當場死亡。瓊蒂蒂安一整年都在思考死亡和回想這件事,避開常走的城中路線,避免造訪與丈夫有種種記憶的城市,可是思念和回憶還是會被一些不經意的小事小物所勾起。為了探索丈夫的死亡和女兒的重症,他閱讀大量的醫學書籍想瞭解事情的「真相」,甚至希望得到一個可能「今日的悲劇是可挽回」,只要當初有防範。然而事實是約翰已經多活了好些年,早在十多年前他就有嚴重心臟病,而約翰早就明白日子不多,死亡常掛在他心中。瓊蒂蒂安也閱讀描寫文學書籍從中得到慰藉、共感。約翰死亡後的一年,她總是不斷回想他過世的那天和以往相處的日子。悲傷如同河流緩緩流動,永不止息。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故事發生在1930年代,美國南方的梅岡城小鎮。那是民風純樸但種族歧視仍強烈的時代。芬鵸家久居此地,有個由律師爸爸,哥哥杰姆,妹妹思葛,還有黑人女傭卡布利亞所構成的小家庭。由於父親的開明,思葛和杰姆成天在小鎮裡玩耍、浪遊,玩伴荻兒是他們的好友(卡波提是其原型)。有天,梅岡城發生了一則大新聞,一位黑人勞工被控強暴白種女人,全鎮瘋狂且迷亂要置黑人於死地。白人律師挺身而出,卻也受到白人社群的不解和謾罵,但律師爸爸一心為了正義,也想在兒女前立下榜樣...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受惑於位置,誤以為位置高的,才是功勞大的」....陳柔縉,〈後記〉p.272

 


上禮拜才讀完張超英先生的傳記《宮前町九十番地》,沒想到這幾天就聽到他在美國過世的消息,消息突然憑添感傷,這麼多采多姿的一位人物就這麼過去了,都還沒來得及更深入了解。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史前生活是賴香吟在自由副刊的散文專欄集結,再加上一篇十二年前未發表的中篇小說〈蟬聲〉。散文述其閱讀、觀影雜感、及其過往的感情生活、掛念的人事物。

 


散文筆觸纖細、至細至微,將情感用文字、形容鋪張開來。文字技巧固然好,卻略顯堆砌,文過於質;小說〈蟬聲〉是十二年前的作品,以男性為主角,敘事觀點是第一人稱,是個喜好文藝、到東京大學讀文化研究的三十多歲男子,與作者背景非常近似,很有自剖的意味。小說包含個人的理想、感情、政治信念...有私小說的內容,也有放大到同代某些留學高級知識份子群體史的企圖。小說主題既小又大,與現今新生代作家大部分專注於小主題有區別。當時的賴香吟三十多歲,現今的新生代作家們大約也是三十多歲人,主題卻越寫越小,越寫越個人,似乎好看性也越來越少了。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在百無聊賴的日子裡,在網路上漫遊搜尋小說閱讀打發時間。通常是想逃避什麼,心情不會太好,想遁入一個寂寥的世界。這時武俠小說、科幻小說通常會是第一選擇,看現代文學太沈重;已忘了是哪個時間點,只記得是個沮喪的日子,手邊沒有適合的書,就從網路上的書庫搜尋,找到王度廬的《鶴驚崑崙》。情節吸引讓我一路看下去,卻到半卷就沒了,是個殘缺的檔。跳回google搜尋,努力再找其他的連結,也是只有半卷。閱讀被迫終止,一個結放在心,沒有解決。



幾年後的這陣子,才在舊書店看到這套心裡惦記的《鶴驚崑崙》,立即就買下。再次捧讀,從晚上9點看到半夜2點,好久沒有想化長長的時間一次看完的感覺;慢慢長大,幼時那種遇到閱讀什麼都不顧的集中力也慢慢削減,即便遇到好看的書也僅能讀個1、2個小時。這次倒是例外中的例外了。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雖然早有簡體中文版本,可是因為政治因素被刪節許多,作者史景遷也頗不高興。這次台灣出了完整版本,先前讀過簡體版的人,倒是可以比較一下到底什麼被刪?出入有多大?以這本書為例,推想到其他讀過的簡體翻譯書,就不知有多少訊息是經過篩選或扭曲。儘管透過中國大量翻譯許多社科經典'人文經典’經典文學書,造福中文世界的讀者,使得知識吸收快速許多,不必花費過多時間在語言的迷障裡。但是書中所有訊息[都]被傳達了嗎?還是被技術性封殺?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1895-1980)從英文書名可以很清楚知道這本書要敘說的是1895-1980A.D.清末到現代中國革命浪潮變動下,中國知識份子的崛起’掙扎’反思和變化;,[時勢創造英雄]還是[英雄創造時勢]這個問題的答案,史景遷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書中描述從’康有為’梁啟超’鄒容’魯迅’徐志摩’老舍’丁玲’沈從文...許多響噹噹卓越的知識份子,是如何大大地鼓動時代影響青年,他們卻也被時代浪潮淹沒無法回天。歷史上的重複的問題一再出現,先知們警惕’告誡卻無用,等到下個世代以另種形式出現,下個時代的智者再度呼籲而無用;以流暢生動的文筆,既敘述歷史的變動發展,又融入秀逸知識份子的生命史交織其中。我們從而領略大時代的歷史面貌,又好似面對面認識這一位位優秀的個人。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都市裡的受傷個性扭曲人們都被一條無形的線綁住,一個牽著一個,每個人幾乎都曾被人傷傷,命運之路從此轉向,帶點無奈又有些感傷。唯有擁有超能力能聽到看到電子線路聲音、影像的優子,自外於這個世界,不特別因誰改變,也不受人影響...


《Line》在出版社的廣告說是日本讀者認定數一數二的作品,我卻看不出這跡象,只覺得是本很平常的小說集。不特別異色(在村上龍作品的光譜中,算偏保守了)、也不溫暖(看不到什麼希望),走著一個冷冷的調子,我卻接收不到他要傳達的東西。說是數一數二,未免太牽強,難道純然是個「廣告說詞」?會是我看走眼嗎?《置物櫃裡的嬰孩》、《69》、《京子》、《再婚驚魂記》、《跑啊!高橋》感覺都比這本好。不過我又突然想起瑪愛特伍的《潘妮洛普》,台灣讀過的人大多不喜歡,國外卻一遍好評,難道跟國情民族背景也有關嗎?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店裡來一位熱愛文學的新工讀生,跟我看的範圍蠻相近的。同時,他也是村上龍迷。一聊之下,我們都有個共同想法:村上龍的小說有兩種,一種非常棒,一種完全看不懂;《IBAZA》就是後者,一部不知到想表達什麼的小說。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意中的建築》是套分為上下集的套書,日本建築師中村好文以流暢的行文、有感覺的文字,將我們帶入他喜愛的建築物裡的氛圍。他的文章帶有一種隨興、自在,還有些某種小事小物的偏好執著,有點像舒國治給人的感覺。並不像台灣坊間常見的通俗建築書,急於告訴你什麼是「重要的」、「不可遺漏的」建築物,公式化的文章結構,沒有個人風格、人味的寫作,不管誰來寫都一樣;中村好文的建築好壞標準,佐有建築上的基本堅持和原則,卻更多表現他個人的喜好。將讀者帶入建築味的生活,而不是堆棧式的建築資料,滋長腦袋裡無覺無感的無用資訊。文章中總帶有一些趣味:對於村野藤吾自行整理苗圃的感動,在掬月亭看收置雨戶飛快流暢的藝術,還有在年少時因為愛觀察,連累朋友被混混揍一頓的往事。



蠻喜歡這本書,像看散文集而不是建築書。沒有固定的文章套路,有著隨興談些什麼的感覺,但書後還是附了貼心的指南,詳述如何去參觀的方法、地圖和時間,增添了這套書的實用性。有很多嗜好,不是圈內人很難領略吸引人之處,這本書卻讓我這個對建築沒有特別喜好的人,也一窺建築的迷人風采。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959年中國武力鎮壓西藏,西藏領袖紛紛流亡,其教法因此傳佈到西方世界,擁有為數眾多的信徒,台灣街頭也可見到喇嘛的身影。藏傳佛教給人謙卑、神秘、智慧的感覺,弟子、信徒給人的的印象大多是正面消息,達賴喇嘛更是國際有名的和平主義者、智者。怎麼樣的內涵,怎麼樣的世界觀建構起這樣不得了的宗教,一直是我很好奇的一點。藉著看《西藏生死書》也得到一些體會。



《西藏生死書》是索甲仁波切解釋如何面對死亡,如和在死亡中學習,如何幫助及將死去的沮喪親友。除了闡釋藏傳佛教的教義、方法,也佐以現代醫學的驗證、心裡學的新發展互相佐證。引用許多古今中外各種經典、文學來說明他的觀念,文情並茂的寫作,使得這本書擁有更大的感染力。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越喜歡的書越難下筆,藤澤周平的《隱劍孤影抄》是一本我十分喜愛的書,也十分難分享。這本書屬於日本劍客小說。大部分作家寫這類型小說,大都描寫傳奇英雄人物,但藤澤周平的作品卻不如此,寫的是潦倒的浪人、家無恆產的武士、家道中落的名門,這些生活平凡甚至苦悶的小人物。透過一篇篇的短篇,小人物的酸甜苦辣躍然紙上。小說結構常是平凡無聊的生活一陣後,遭遇退無可退的厄運,非得使出家傳絕技一定生死。這些人被藩主、城主利用、玩弄,空有一身絕技卻也無可奈何。僅能在刀光劍影的一瞬之間,舔著死亡的滋味,或生或死。
金庸武俠小說大概是中國武俠的極致,融合西方小說理論和中國的俠義世界,稱霸武林多年,不見敵手。儘管梁羽生、古龍等名家也小有成就興趣,但這武林卻不見後者。沒有作品可讀,百無聊賴之際,也可以換換口味讀些劍客小說。日本的劍客小說可以拿來和中國的武俠小說比較,同樣追求「武」的最高境界:中國注重「俠」「義」兩者的高度相關性,日本比較注重精神面:「人劍合一」。
這本書的人物都是些人劍合一的狠角色,精神面和他們的劍(密技)已合而為一,不同的個性擁有不同的藝業:雌劍細波、鬼奔、隱劍孤影......等。這些眾多的小人物,他們的驚人藝業,多被時代、階級所埋沒,只能默默過完一生。有機會綻放耀眼光芒時,隨之而來的常是生命的盡頭,讓人感受生命的殘酷、悲哀、難以逆轉。同樣身為小人物的你我,讀來或許會很有感觸,因為作者寫的不僅是劍客,還有小人物的命運和平淡的生活。
+++++++++++
相關閱讀:
讀 橫溝正史 《當惡魔前來吹笛》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我的年度十大好書是從自己讀的書中選出,並不是以全年度出版的書來看。今年讀的大部分都是剛出版的新書,少部分是舊書。前後順序關乎在我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裡面一定帶有個人私心,比如說喜歡的類型,難得的好中文創作。總之,這就是我選出的年度十大好書,請笑納:


1.《冷戰諜魂》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