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米恩眼見愛爾蘭同胞受英國軍隊欺凌、奪去生命,原本當醫生的夢想有了轉變,他加入哥哥泰迪為首的游擊隊,與英國軍隊作戰。歷經同伴背叛、朋友死去的等慘痛代價,激烈的以暴制暴的手段,終於換來英國的終戰協定。愛爾蘭獨立,但北愛爾蘭依然被英國統治,組織對於戰與和出現不同聲音,內部展開戰鬥。戴米恩和泰迪站在對立的兩邊,手足相殘無可避免......
同樣是講1920年代愛爾蘭從英國獨立前後的歷史,《豪情本色》偏重大歷史、大人物、麥可柯林斯主和的觀點,《吹動大麥的風》則是小歷史、小人物、戴米恩的觀點為主。恰成一種映照關係,戴米恩跟柯林斯的處境類似,有著同樣的無可奈何,因為信念觀點、對國家何者為好何者為壞的觀點對立,必須與昔日的好朋友親兄弟互相殘殺。由主角的立場出發,《豪情本色》突顯主和派爭取得來不易的理由,將主戰派描繪成好煽動的權謀人士;《吹動大麥的風》著眼於正義無法伸張,犧牲北愛根本不算獨立,將主戰派描繪成昧於事實、沉迷權位的小人嘴臉。愛爾蘭曲折血淚交織的歷史,不斷提供電影發揮的題材,而且不少好電影脫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