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米恩眼見愛爾蘭同胞受英國軍隊欺凌、奪去生命,原本當醫生的夢想有了轉變,他加入哥哥泰迪為首的游擊隊,與英國軍隊作戰。歷經同伴背叛、朋友死去的等慘痛代價,激烈的以暴制暴的手段,終於換來英國的終戰協定。愛爾蘭獨立,但北愛爾蘭依然被英國統治,組織對於戰與和出現不同聲音,內部展開戰鬥。戴米恩和泰迪站在對立的兩邊,手足相殘無可避免......

 

同樣是講1920年代愛爾蘭從英國獨立前後的歷史,《豪情本色》偏重大歷史、大人物、麥可柯林斯主和的觀點,《吹動大麥的風》則是小歷史、小人物、戴米恩的觀點為主。恰成一種映照關係,戴米恩跟柯林斯的處境類似,有著同樣的無可奈何,因為信念觀點、對國家何者為好何者為壞的觀點對立,必須與昔日的好朋友親兄弟互相殘殺。由主角的立場出發,《豪情本色》突顯主和派爭取得來不易的理由,將主戰派描繪成好煽動的權謀人士;《吹動大麥的風》著眼於正義無法伸張,犧牲北愛根本不算獨立,將主戰派描繪成昧於事實、沉迷權位的小人嘴臉。愛爾蘭曲折血淚交織的歷史,不斷提供電影發揮的題材,而且不少好電影脫胎於此。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遲鈍的照南夢想成立一個世界級嚇死人的鬼屋,總是扮鬼嚇陌生人及朋友。木下長得漂亮清秀,做事卻總是笨手笨腳被人嫌棄。久信是個對每個人都好的爛好人。幾個怪咖遇在一起,激起一連串荒唐、Kuso的亂七八糟人生......

 

同樣是Kuso類的電影,光看劇情簡介會以為《全然大丈夫》跟《舞妓哈哈哈》是類似的電影,其實不然。《舞妓哈哈哈》主題明顯而節奏明快,《全然大丈夫》由一連串細碎的小爆點所組成、節奏平緩,但兼顧到三個主角戲份的平衡也是不簡單的事。裡面最有趣、特殊的搞笑橋段,就屬與照南相關的扮鬼、嚇人、被鬼嚇這部份,自製模型精細逼真、惡搞興味十足,嚇人方式也頗具巧思。倒是其餘的部分不少人也可以拋出類似東西;演員部份,荒川良良挑大樑也蠻撐住場面,木村佳乃是演技一流的百變女郎,每部片的氣質都不一樣。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情很好的兩兄弟,從小到大總是互相罩對方。弟弟一次豪賭欠下巨額債務,兩人想破頭也找不到解決方法。此時,轉機出現了,富豪的舅舅恰巧從中國經商回來敘舊,兩人便向他尋求幫忙。舅舅答應下來,但開出了一個嚇人的條件,要他們殺一個人......


伍迪艾倫的《Cassandra's Dream》被翻譯成「命運決勝點」,可以說是對也不對,「決勝點」沿用了倫敦三部曲第一部《愛情決勝點》的片名字尾,與之作連結。加之劇情裡也有一個殺人與否的關鍵時刻,勉強說得通,但畢竟是網球術語還是有點怪怪的。話說回來,直譯的話,更會讓觀眾摸不著頭腦,難道要叫「卡珊德拉之夢」?!「預言家的夢」?!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婦科醫生大衛與情婦在診所談分手後,便丟下等候的病人為重要的事出門。司機開著汽車載著他,車上小睡時,他夢到以前的事,情婦藉病人的身分接近並挑逗他,他嚴正拒絕。但是一次又一次挑逗後,終於受不了誘惑。汽車開到了火車站,醫生交代幾句,急忙搭上火車。車廂內遇見一名中年男子與一位美豔婦人,婦人起身離開車廂,中年男子跟醫生打賭能吻到婦人,也跟著離開車廂。醫生獨自在車廂看出時,不小心抖落夾在裡面的女兒照片。鏡頭跳到有次醫生開車去找在避暑地的家人,開車途中剛好遇到正要逃家女兒,醫生提議帶女兒完一整天,並聽著女兒心事,女兒透露她心儀的女孩子最近變了,愛上一個蠢男人,她不喜歡家裡的氣氛,父母不相愛,父親有了情婦,母親與他人有染。醫生聽了很緊張,追問妻子情夫的事。鏡頭跳回火車上,婦人進入車廂,臉上有個巴掌印的男子稍後也進來,隨即拿著行李出去。醫生與婦人交談起來,針鋒相對地談起夫婦相處之道,女人難為、男人難為。原來,婦人瑪莉安就是醫生的妻子,正搭車去會丹麥畫家,從此廝守。鏡頭又回到 以前醫生出軌,妻子懷疑試探的時候。鏡頭又跳回車內,大衛調侃妻子的情夫卡爾亞當。鏡頭又跳回年少時,卡爾亞當、瑪莉安、大衛好朋友三人行的時候,卡爾亞當與瑪莉安原本要結婚,最後一刻她卻反悔,決定與大衛在一起。鏡頭又回到火車內,瑪莉安勸大衛放手,大衛卻緊跟著她,一起下了火車,看到迎接的卡爾亞當,三人一起到了酒吧。大衛故意與女子熱情擁舞,激起瑪莉安的忌妒心,她也如他所願,在酒吧大吵大鬧。此時警察突來臨檢,酒吧內人潮一哄而散。冷清的街頭上大衛正安撫著瑪莉安,此時一部汽車開了過來,是大衛早就安排好的,載著他們兩人來到飯店,被隆重招待進入房間 。愛神也拿著弓箭悄悄潛入。

 

《戀愛課程》是部設計非常精巧嚴謹的電影,雖然電影裡面的事僅僅在緊湊一天內,經過主角常常不經意地回憶,交代了角色們見面時為何會有這麼多的張力糾葛。電影透過裡面人物某些小事的觸發,或是做夢、或是看相片掉進回憶裡,跳回往日時光,手法儘管簡單卻讓觀眾看得很明瞭,有些電影想做得漂亮直接略過中間的連接點,大費觀眾腦力也不一定達到效果,反而是不漂亮了;伯格曼的電影裡的角色,常會相互深刻的哲思的話語對話、攻詰、嘲笑,儘管想來不太實際,怎麼會有人不時在講這麼有「內容」的話,但是在角色逼真入戲的演技帶領下,卻又能感受到其內心的痛苦掙扎,變得可以接受。然而更驚人的是,他的電影總能銳利地一語道中反覆出現的世俗問題核心,宛如一面鏡子讓人看清楚自己的景況;不算長的劇情裡,放入了男女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等問題。身為主角的醫生和妻子之間的愛情也不斷變化,從年少到中年,從害羞、熱戀、淡漠、出軌、挽回,經歷許多冷暖變化,甚至還有老夫老妻的祖父母作為對照;儘管探討是深刻的,但是整部電影基本上是部喜劇,認真之餘也常安排笑點,讓角色鬧笑話,稱得上幽默,同時也是部講故事方法特別的愛情小品。

+++++++++++++++++
他山之石:

A Lesson in Love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德統一前,東德秘密警察橫行,教官衛斯勒覺得劇作家德勒曼大有問題,自動請命監視,日夜監聽監看他的一舉一動。長期的監視他和女友西蘭的生活中,魏德勒的心慢慢軟化,認同這些被監視的人,跟著喜歡上海因利西的詩,沉醉於德勒曼彈的《一個好人的奏鳴曲》;因為亦師亦友的導演被國家逼死後,德勒曼不再懦弱決心反抗,寫批評文章送出鐵幕外發表。衛斯勒本應報告上級,卻幫忙掩蓋。文章順利在西德發表後,引起大震撼,衛斯勒也被貶為檢查信件的小員;兩德統一後,東德的高官仍是西德的權貴,衛德勒不得翻身,靠送廣告信件維生。劇作家來到檔案局調出當年的檔案發現真相,並找起衛德勒,卻在找到下車相詢之際轉身回頭...

 

《竊聽風暴》是部非常引人入勝的電影,前大半段透過衛斯勒監視德勒曼的主線,旁及週遭的小人物、大人物的生活,營造出歷史的氛圍,社會下眾人的縮影。衛斯勒如何從一個冷血無情國家至上的冷峻面孔,受到他所監視的德勒曼影響,慢慢軟化他的心腸立場開始擺盪,是整部片的劇情重心。電影也完整地展現藝術家有血有肉的情感與掙扎,不僅感動魏斯勒也能說服並感動觀眾,使觀眾進入當中的情境;結尾也有想法不老套,快到結尾時一波三折讓心情一次又一次攪動,看完悵然餘韻不散。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看著那塊大理石,』據傳米開朗基羅是這麼說的:『我便把不屬於大衛的部份挖掉了。』這話叫絕的程度還真可以媲美莫札特當初如何解釋音樂創作是全世界最簡單的事呢:你只消把腦子裡聽到的音樂寫下來就是了。其實他們就算從來沒說過這些話,又有誰在乎呢?如果他們沒說過,呃,那也該請他們說的,你說對吧? 」......p192

 

《蝙蝠俠的幫手》收錄十篇馬修史卡德的短篇偵探小說,這本書不同於以往閱讀卜洛克長篇的經驗。卜洛克的長篇偵探小說必然有頭有尾,有案件、有死亡、有結案。這本書裡的短篇卻不一定謹守偵探小說的守則,有的篇章沒人死亡,有的也算不上是偵探小說而僅是史卡德的生活片段,這本書卜洛克信手拈來的各種寫法,跟長篇比起來顯得隨性瀟灑。沉鬱氣息也不這麼濃厚,有另一種閱讀口味,身為史卡德迷的讀者都應該來看看他另一個面貌,不「那麼」執著於案情,不「那麼」沉溺於消沉情緒,處於放鬆狀態的史卡德。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