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下午,書店裡人多了不少,偶爾也會有大戶在這個時間出現。正在有聲區忙進忙出時,看到有位穿牛仔衣約三十幾歲的先生,手裡捧了一疊七、八張CD,瞄了一下,大部分是些西洋搖滾經典。過了一陣子,心裡實在不安心,轉身一看,有聲區,沒有人,再放眼望一樓,也沒有那位先生蹤影。快步走回櫃檯,查詢印象中的幾張CD是否賣出,櫃檯工讀生正好有空檔就問了一聲,「有看到一位先生拿著一疊CD嗎?」「沒有阿」我皺了一下眉頭。「那有人結了好幾張CD」「有阿,結了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 。」鬆了一口氣,也高興有識貨的客人上門。

 

八九點時,我依然在有聲區像隻「半頭蒼蠅」亂忙一通(比無頭蒼蠅好一點點),有兩個背著電吉他高中生正在西洋流行櫃前聊著,雖然是兩面對面交談,聲音一付活力十足(絕對不是我故意要偷聽的,儘管當有人背著樂器出現時,我身上的雷達就會敏銳起來)「我跟你講平克佛洛伊德有張經典專輯都賣不掉,我每次都看到」「ㄟ,奇怪!應該在這裡的,怎麼找不到。」聽到這段對話,我幽幽地走到他們面前,「請問是要找月之暗面嗎(The Dark Side Of Moon)?」他有點驚訝還翻白眼想了一下「對...就是那一張。」我心裡OS:該不會被上位客人買走了吧!一查,果然如此。跟他們回覆後,悻悻然離開還一邊念念有詞「我今天一定要買到它...」;今天差點可以賣掉兩張《月之暗面》,如果有庫存的話。平克佛洛伊德在台灣不是偏冷門嗎?而且兩個人還要同一張專輯?難道我的認知有問題。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斷線》是部題材特別,寫作方式有趣,翻譯嚴謹的小說。從2004年的紐約寫到1944年的德國,以倒敘的方式描寫一家四代被歷史捉弄及互相影響的家族命運,以四部寫成,用每一代六歲孩童的觀點看當時的世界 。除了翻譯的文字流暢易讀外,許多跟歷史文化相關的專有名詞也在章節後有所注釋,相當貼心。

 

題材來自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納粹在歐洲各地設立「生命之源」培養純種的亞利安人種,挑選金髮碧眼的年輕女子與納粹生下「優等人種」,交與給黨衛軍家庭扶養,為希特勒第三帝國效命。因為戰爭人力耗損太快,更直接在歐洲各地抓走帶有純正亞利安人種特徵的年輕孩童,遠離家國給黨衛軍家庭收養。家族裡的曾祖母就是生命之源 裡孩子,從烏克蘭被帶到德國 ;近幾年的文學暢銷書,許多都以兒童的眼睛看殘酷的真實世界,柔化溫暖原有的現實。這本小說也循著這條路子,外面世界的巨大變化和衝突在6歲小孩是懵懂的,但是大者如納粹之後的道德煎熬、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對立,小者如夫妻、母子、婆媳間的議題,都成為背景縮影於小說之中,透過孩童的角度一步步揭露,成為大小兼顧,有內容的小說。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了下午五、六點,終於將今天新到的中文與外文雜誌上完,逼近下班時間,才有空將有聲品,包括CD、DVD上平擺桌上架。環顧我的有聲區,還是一片青黃不接新舊參差的模樣,站在CD的平擺桌前正想著如何上新品下舊品時,背後有個音量頗大音樂聲傳來,蓋過店內播放的背景音樂、牆上電視的聲音、以及樓上健身房傳來的咚咚咚節奏。心想是不是有小朋友好玩地將試聽機音量調到最大,又跑去別處嬉戲。轉頭一看,聲音從一個被對我中年男子頭上掛的試聽耳機傳來,他一邊聽著耳機中音樂,一邊專注地看著牆上LCD的電影,好似電影和耳機中的音樂是有關聯的。其實不是。客人愛聽大聲的音樂,也是他的自由,我轉身繼續忙我的事。過了一會兒,又有新的聲響加入,原來是男子跟著哼唱起來。

 

我繼續新品上架,突然櫃台喊我的名字,原來是剛才那位男子手裡拿著一張方山唱片的CD,問有沒有進口版。「這個歌手我買過好幾張,都是進口版的,同樣也是方山進的」老實說我還真的不清楚,進電腦查也只有查到一種版本。跟客人回覆,他有點失望,但還是唸唸有詞兼副種教育的神情,「台壓版不行的,同一張CD用我家大系統推,實在差太多,我都只買進口版」聽到「大系統」這三個令人肅然起敬的三個字,我抬起頭來仔細端詳這位先生,上身穿著一套皺皺的深藍色的便宜外套,戴著至少是十年前款式的退流行眼鏡,頭上是一頭茂密稍嫌凌亂的頭髮,看起來是像是鄉鎮裡常見的為生活操勞的中年人,非常不起眼;他看我迷惘的神情,似乎有點失望,繼續試聽音樂。過不久,他身旁多了另一位裝扮樸素的中年女子,跟他一邊聽著音樂,一邊交換著心得,應該是他老婆。突然耳後又傳來一陣高聲,「妳看,我才在想怎麼這麼好聽,原來就是KKV錄的」「對阿,KKV錄的就是這麼好聽」。他流露一股興奮的神情,手裡拿著凱莉布蕾妮斯《2008超級現場精選》那張CD,並且叫住了我,指著上面文字介紹裡的「KKV」字樣,再一次上課「KKV的錄音技術是世界頂尖的,只要是他們出的就是品質保證」,女子也加入「KKV每一張都很好聽」介紹完KKV,又跟我熱情地介紹歌手「這個歌手一定要聽,唱歌超級好聽,我每一張專輯都有」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eil Young是極少數從六O年代跨越數十個年頭至今,一直都能推陳出新引領潮流的音樂巨人之ㄧ。常常聽到他的名字,在歷數每個年代的經典專輯中,在這幾年各媒體的新發行音樂推薦名單裡,在樂團、歌手的景仰者中。我心想懾於他的威名,總有一天會來聽Neil Young。

 

 2007年他發行新專輯《Chrome Dreams II黃梁一夢 II》,《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只給了三顆星評價的評價, 就不太放在心上而擱著,2007年各大音樂榜的年底回顧,照例要選出推薦專輯,《Chrome Dreams II》雖然不受滾石的青睞,卻出現在好幾家音樂媒體如Mojo、Uncut的推薦中,Allmusic也給了它4顆星,頓時讓我印象深刻。有天深夜晃到信義音樂館,便記得特別找來試聽,一聽就非常喜歡,不論裡面多變的各式鄉村音樂、還是重金屬、搖滾各式曲風,都蠻合我脾胃,於是就直接買下。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曼哈頓奇緣有一條很簡單的故事線,在童話世界裡艾德華王子即將迎娶公主吉賽兒,後母麗莎皇后必須交還王位,為了不將王位交還,的後母變裝成老婆婆,將吉賽兒推入魔法許願池,吉賽兒卻因此來到現代紐約;這部迪士尼電影結合了動畫和真人,略帶「叛逆」性格,有許多嘲笑童話世界天真想法的橋段,片中許多最好笑的片段都是迪士尼自嘲的結果。吉賽兒可以唱歌召來動物幫忙打掃,在童話世界裡會出現松鼠、小鹿、大象、鸚鵡...等可愛動物。可是來到紐約,吉賽兒想一展長才幫忙律師羅伯整理家裡時,歌聲招來的卻是蟑螂大軍、成群老鼠、一群野鴿子,結果就是蟑螂用身體擦盤子、老鼠掃地之類的超級噁心場面。王子也來到紐約,用歌聲召喚吉賽兒時,被認為是神經病還被自行車隊撞。也諷刺卡通、電影裡的主角老愛唱歌代替說話傳達心意。

 

片頭給小朋友看典型天真的迪士尼卡通,公主唱歌招來小動物唱歌,英勇的王子邊殺怪物邊激昂唱歌的劇情,我看得真不舒服,畢竟離適合看這種卡通的年紀已太過遙遠。其實小時候還真的喜歡看這類卡通,一直到有天看玩具總動員電影時,覺得假假的並不怎麼好看,後來就沒有真心喜愛的迪士尼動畫,就連宮崎駿的電影也是如此。唯有像「攻殼機動隊」、「怪物」那種成人卡通才感到精采;電影場景換到現代紐約,那群童話人物還是依著童話世界裡的準則行動,可是就會產生許多笑點和變形的橋段,此時電影也是比較偏向現實世界的大人角度來看整件事,編劇也設想出許多童話與現實的有趣火花。忠心的老僕人還是帶著毒蘋果想來毒死公主,可是來到紐約就要有點變通,變成公園裡賣焦糖蘋果的小販,酒吧裡調蘋果酒的酒保;基於喜劇及迪士尼電影的基本原則,電影最後還是有個圓滿結局,只不過稍為另類些,公主和王子沒有在一起,卻也找到心愛的另一半。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痴」是個我們常常聽到人說出的詞,一般有兩種狀況會使用到。一種情形是跟朋友開玩笑打鬧、做了些蠢事,脫口損對方「白痴」。另一種情況常見於上級對下屬的表現成果極度不滿,下屬將工作搞砸了,而痛罵他「你是白痴嗎!」不管程度輕重,「白痴」都代表劣等、低下等負面意義,表達我們對人的人身或是行為的厭惡;但「白痴」這個詞是並不只是個形容詞,也是個名詞,現實生活中裡真的有一群智能不足的人們,是我們俗稱的「白痴」。可是當我們真正碰到時,一般正常受過些教養成年人都不會稱他為白痴,反而更加小心,僅僅放在心裡。即便是那些開口閉口拿「白痴」當口頭禪的人。我們歧視著別人,卻不肯相信自己有歧視,卻在笑鬧間、或是情緒激動時,潛意識裡的真實自我才會露面。

 

小學時就是這樣被老師教導的,不可以隨便罵人「白痴」,尤其是遇到真正的「白痴」,這樣人家會傷心難過的。以前老家附近的三合院就有這一號人物「阿才仔」,我還是孩童時他就已經20多歲,總是眼睛瞇瞇張開斜嘴流著口水,對著每個碰到的人揮舞著雙手、有時興奮或是生氣時還會跌跌撞撞地快步近身。在小孩的心中,他是個怪獸般的存在。每次放學回家路隊經過阿才仔家時,總是會小心提防,生怕阿才仔會站在他家的大稻埕。平安無事時,我們瞄著他,他看著我們,快步走過。有時他心情不好時,就會追出來,我們嚇破膽使勁的跑,有時靠著他步伐大追得近了,還會感受身後直呼的熱氣,以及被他的口水噴到頭髮、脖子,儘管緊張的情況常見,但印象中也沒有什麼人被他抓到過。他有事沒事會瘋狂追出也不是沒有來由,一般孩子當他是妖魔鬼怪,調皮的孩子則當他是有趣的戲弄對象,故意在遠處拉長音大喊「阿才仔—白痴—」,再拿小石頭丟他,等他生氣抓狂時衝出時,跑給他追。阿才仔也不太能分辨丟他的是哪個,漸漸就變成追小孩的阿才仔。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