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瑞克拉森在蒐集不少一手、二手資料後,從頭述說芝加哥世界博覽會是如何拍板定案,由建築師伯漢統籌規劃,歷經了大大小小問題,諸如時間、經費、罷工,在繁瑣的過程和細節力求行文的生動和流暢。另一條線則描述殺人魔賀姆斯,他光鮮亮麗的藥劑師、成功商人的外表下的殘暴異常人格,詳述描細他的交往犯罪過程,進而推斷他的心理疾病。這本書最大的優點是有個流暢的行文和抽絲剝繭的還原歷史過程的能力,在作者的健筆下,我們恍如來到1890年代前後的美國,見證芝加哥博覽會的如何一磚一瓦蓋成,也見識殺人魔如何讓人洩下心防,甩得身邊人團團轉,騙財騙色、進而下手殺害。我們可以說這是一部下過功夫考證的歷史書,但是這本書沒有觀點或立場,幾乎見不到批評式的議論或是對歷史的反思,像看個嚴謹的新聞報導或是生動的故事,過段時間就會沒太大印象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是吳音寧所寫的一本足足有25萬字的大書。裡面根據時代、主題分篇,娓娓道來台灣農業從日治時代至今的種種變化,文章感性與理性兼具,解析台灣農業如何因工業、對美國貿易而一次次被剝皮、犧牲,農民一次次被貶抑、欺負。裡面有許多我以前不知道「真相」,與以往我們被教育、宣傳下得來的知識很有大差異:有此一說,有個年代稻米單位面積破紀錄大幅成長,被政府大肆宣傳是台灣農業奇蹟,但其實是世界各地改良稻種,共有的現象。雲林縣蓋水壩、大興水利建設,當初說為了、民生、農業用水,但是事實證明只是花大錢便宜六輕,農業、民生用水還常為了工業而休耕、停水。

 

農民背後的心酸、農業政策背後權力糾葛、分贓,這本書有著赤裸裸的揭露,行文夾敘夾議,不時會插入有楊儒門書信、吳音寧成長經驗,文學家對當時農業觀察的詩文小說,作為參照的時空座標,與批判的議論融合在一起。雖然有時憤慨的語氣過多,會覺得過於情緒化而讀不太下,但有時又是這種對土地、家鄉流露的關懷熱切,讓人感同身受,也回想起我自己生長的農村。看完這本書,你會對台灣農業有不一樣的體認。

+++++++++++++++++++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博客來網路書店創辦人張天立無預警離職

震撼的大消息!

出版社與大和同進退金石堂:盼早日正常往來

金石堂事件餘波蕩漾... 

清張的職業之謎——為某次發言勘誤並致歉

清張大師是美設! 

081》實體書店該做的事。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清葉家貧,從小被賣入玉菊屋,學習成為一名藝妓。她不像同伴們一般順服,一心想逃離,失敗了好幾次。雖然領入門的花魁粧妃給他極大的衝擊,但她還是討厭成為一名藝妓。出道後,廣受客人歡迎,成為耀眼的新星,連花魁高尾都飽受威脅,清葉也陷入權力鬥爭的漩渦,此時也有了地下情人。花魁高尾因意外而死,由清葉繼任,她成為一位耀眼的花魁,貴族、大名爭先來看她,但她心裡總是不快樂...

 

《惡女花魁》召集了幾乎是四名日本當代代表性的特立女性參與電影,導演蜷川實花是女攝影教主,配樂椎名林檎是搖滾歌手,演員是名模土屋安娜,當然還有原著漫畫安野夢洋子。電影裡面注入不少女性觀點,更把女人一生可能會有的酸甜苦辣添入其中,包括:原本讓人印象溫順柔美代表的藝妓,這次卻是脾氣壞不顧一切的惡女當主角,主角一路地悲慘宿命,賣身、女人間的戰爭、戀愛沉醉背叛、男人的玩物、等待貴族來贖身,也暗喻時代、社會價值給女性的禁錮,而清葉想要的僅僅是能踏出玉菊院的自由。橋段、提醒點都給的不少,但也融入於劇情中,不會特別突兀。蜷川實花不像是第一次執導,看不到青澀的模樣。電影時間近兩小時,情節卻安排得緊湊不脫拍,不斷有小高潮引人入勝,結局則夢幻了些,華麗的色彩畫面向來是她拿手的。土屋安娜近來演員的光環幾乎蓋過她名模的身分,演技飽受肯定受各導演的青睞。這部片由她獨撐大樑,表演依然出色,魅力令人無法抵擋。菅野美穗飾演的花魁粧妃,雖然只在片頭露過幾次面,卻讓人驚豔、印象深刻;近來值得推薦的電影,就是它了!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初聽唐麥克林也是在高中英文課堂上,那時聽的就是〈Vincent〉這首名曲,除了長期是荷蘭梵谷紀念館的襯底音樂,日後也成為台灣荷蘭銀行的主打廣告歌。唐麥克林吟唱的方式頗富詩意,文字頗為高竿,常有意在言外的感覺,單字也比一般流行歌難,宛如流行樂界的詩人。70年代是他的精華期,創作不少膾炙人口的好歌,許多歌曲幾十年來被翻唱過無數遍,也使得現在的聽眾還能記得他。儘管70年代後,他不再是鎂光燈的焦點、一線歌手,然而仍持續創作和演唱,甚至還有國外的巡迴演唱會。

 

〈Vincent〉是首雋永的歌,流露股神交已久的仰慕。〈American Pie〉是首寓言式歌曲,需要多角度重複猜測和解讀,某種程度上也象徵著美國,瑪丹娜翻唱過、也有電影以它為名。8分多鐘的長度是很大膽的實驗,這首歌卻盤旋在暢銷榜第一名很長一段時間,也造就70年代唐麥克林的成功。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My purpose in performing i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joy I experience in living.''-----John Denver

 

高中英文老師Michael每學期總會安排幾堂課介紹英文歌、放給我們聽,調劑一下緊繃的升學壓力,我很喜歡這堂課。John Denver的〈Take Me Home,Country Road〉也是這時在課堂上聽到 。聽他的歌,最初的感覺悅耳舒服,或許會誤以為是簡簡單單,抒發情緒的一首歌,但是細究每首歌歌詞,才發現並不是這麼簡單。約翰丹佛可以用很簡單純粹的語言,描繪內心幽微的多種層次,一分都不能加添或減少的切中,甚至還沒聽過他的說法時,我只能模模糊糊的感受到類似的情感,經他一唱,我才確定那感覺是實實在在的。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