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以前有聽配音員劉傑廣播節目的習慣(即是柯南和獵人小傑的聲音本尊),那時他常邀好友伍思凱上節目聊音樂,我也從那時開始慢慢喜歡上伍思凱的歌(當然,認識他是更早那支「愛到最高點,心中有國旗」廣告)。伍思凱感覺不是那種才氣縱橫的歌手,比較像是苦功型的,從以前到現在,可以觀察到他的唱歌技巧逐漸加強,樂器越學越多越精、如鋼琴、吉他,還到美國求學充電過。有些作曲家作曲類型會有些狹隘,只能做少數特定路線的曲子,可以有時看MV或專輯介紹,會發現除了國語流行歌手外,也會在音樂磁場、台語歌手的專輯裡,找到伍思凱做的曲,初看到時,真會感到神奇!

 

從前有陣子處於「愛妳不著,助妳幸福」的低潮期,很喜歡抱著吉他彈著他的〈一半〉自憐,一整個有意境。到KTV,也常點伍思凱的歌來唱,總要跟高音對抗,失敗成功機率各半,朋友每次都等著看笑話和切歌。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國中時期,巫啟賢是深情歌手的代表,那時歌路跟他有點像的伍思凱還略遜一籌,每次發新專輯,巫啟賢總是能進入排行榜十名內,伍思凱總會落後一些在十名左右徘徊(如果沒記錯的話)。然而,巫啟賢經歷過移情別戀(許多歌迷心中對他癡情的形象破滅)、沒工作證在台表演被禁止入境,整個聲勢一路滑落,歌唱生涯慢慢歸無,轉向主持、歌唱評審方面發展,從台灣到中國。

 

除了少部份透過國中同學借來的錄音帶,大部分巫啟賢的歌都從高中同學鳥達聽來的,他曾經非常喜愛巫啟賢的歌,每次到KTV必點,每首歌都會唱,在每次每次的反覆聽同學唱後,居然也熟悉起來;《太傻》是1994年發的精選輯,收錄好幾首耳熟能詳的情歌,如〈太傻〉、〈想著你的感覺〉、〈傷心的人更傷心〉、〈是否你曾偷偷的哭〉...等,幾乎都是深情、癡情的情歌,很符合當年他給人的印象,他唱來也很有感染力而且耐聽。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般人對Aerosmith史密斯飛船的印象,通常來自主唱史提夫泰勒的漂亮女兒麗芙泰勒還有他那張大嘴。我則是來自大學同學K,在重新考進我們系上前,他在另一個學校就已經在玩團,常常關起宿舍的門,就在房間內放肆地彈起電吉他哼唱,他最喜歡G'N和史密斯飛船,他們都是狂放一派、很吵很戲劇化的。他床下有個大袋子,裝了滿溢一堆的CD,我也曾跟他借來聽。

 

1972年出道至今的史密斯飛船,發過8張張精選輯。我買的是2001年發的《Young Lust血氣方剛》2CD收錄34首歌。有著〈Dream On〉、〈Angel〉、〈Walk This Way〉、〈Crying〉等名曲,遺珠之憾是沒有收電影世界末日的主題曲〈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很多晚期的樂迷都是因為這首歌認識他們;整張專輯聽起來熱情且亢奮,不過對我來說,有時還是稍吵了些聲音黏了點。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予生也晚,在我認識Bryan Adams布萊恩亞當斯時,他已經度過生涯前半段輝煌的日子。儘管如此,那時從電視MV看到背著吉他的浪子形象,依舊很帥氣迷人。日後學了一陣子吉他,潛意識「彈吉他=帥」的概念,可能跟他有些關係。他與吉他不離身的形象,從以前到現在一直維持著,甚至史上最貴的吉他跟他也有關係,2006年為贊助南亞海嘯難民,他發起並招集了現今吉他大師、名家,拍賣了一把有Eric Clapton, Jimmy Page, Mick Jagger, Keith Richards, Ronnie Wood, Brian May, Liam and Noel Gallagher, Jeff Beck, Pete Townshend, Ray Davies, David Gilmour, Tony Iommi, Mark Knopfler, Angus and Malcolm Young, Paul McCartney, Sting,還有他自己的親筆簽名Stratocaster,價值280萬美金。

 

Anthology搖滾天堂》是張收錄1980到2005年的精選集,從剛出道至現今的經典歌曲幾乎都收錄了,算是很完整的音樂歷程。他沙啞激揚的聲音,很適合搖滾歌曲,聽了總讓人熱血沸騰。但他也唱過些悲傷的情歌,比如說Heaven〉,生離死別在他爆發吶喊般的歌聲中,有種很不甘心、「慘愛」的濃冽情緒我最喜歡Summer of '69〉,這首歌他寫到小時候剛買第一把吉他,練到手指流血。在學校玩團,夥伴後來有人離開、有人結婚,但那是他的「best days of my life」。每次聽這首歌,總會讓我想起大學玩社團的日子,大家那麼熱情、投入,用心「交陪」,以後也不會重現了,也是一段很懷念的「best days of my life」。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的國、高中時期,Richard Marx理察瑪爾克斯在台灣、甚至國外還正當紅,台灣給他的封號是「情歌王子」。我也無法免俗的買了他的精選集Ballads,裡面還附了張在台灣live現場錄製小專輯。封面的他正沿著電車軌道迎面走來,手裡提著吉他,低著頭似乎在思考什麼,那副模樣一如他的歌給人的感覺,浪漫而帶點憂鬱。除了剛開始買的時候,後來其實很少聽這張專輯,低吟的曲調悶了些。不過,我也有好幾位有在玩吉他的朋友很喜歡他的歌和吉他演奏。

 

附送的台灣現場小專輯,有首〈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跟當時正當紅的巫啟賢合唱,日後也同樣收錄在巫啟賢的精選集,巫啟賢曾說在合唱之前,他們曾溝通,就照著曲調平平順順地唱,以免出錯,哪知現場演出,Richard Marx一開始就轉音、耍起技巧來,輪到巫啟賢時當然不能輸給人,也就順勢飆下去,合唱就變成飆歌、互較苗頭了。另外這張現場專輯的〈Right Here Waiting〉一開頭搞笑地唱了「love is true, everything i do」(Brian Adams布萊恩亞當斯)的歌,歌迷也笑了,想必很多人把他們搞混了。

 

+++++++++++++++++++++++++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初聽Sting,是被他的「搖滾詩人」稱號所吸引,究竟是怎樣的歌手會被稱為搖滾詩人。很多稱號多帶有虛浮誇張的成分,尤其是台灣自行對外國歌手的封號。不過聽過《Fields of Gold: The Best of Sting 1984-1994》後,倒是覺得Sting真如其封號,文字很敏銳、迷人,像是音樂界的詩人。Sting屬於全才型的音樂人,既是創作人、歌手、樂手、製作人,而且都是各範疇的頂尖者,更會玩十多種樂器。音樂的橫跨幅度也很大,雷鬼、新浪潮、世界音樂、古典他都能玩的得心應手。聽起他的音樂,會讓人覺得全身舒暢,他的音樂能綜合各種不同元素,玩得行雲流水而不突兀,而且下張專輯總會有不同面貌、產生新的火花。是位不斷求新求變,對他自己、對音樂、社會都很誠實認真面對的音樂人。

 

《Fields of Gold: The Best of Sting 1984-1994》是早年的精選,幾乎每首歌都是經典,我喜歡〈Russians〉對冷戰時期美蘇對立仍悲天憫人的胸懷,〈Englishman in New York〉裡展現的灑脫異鄉人態度,〈They Dance Alone〉對智利獨裁政權的抗議,當然,還有很多很多...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3ed0108.jpg

早年,迪士尼堪稱過氣歌手的翻身機會。每年固定推出的動畫大片,總會請曾經當紅火熱如今沉寂的大牌歌手來做電影配樂,如果電影大賣的話,可能又會帶給那位歌手藝界生涯的小高潮,Elton John艾爾頓強、Phil Collins菲爾柯林斯是最好的例子。我也是因為《泰山》一片,才知道擔任配樂的菲爾柯林斯,進而買了他的精選輯。後來才慢慢知道他有著顯赫的經歷和非常風光的日子,1970年,19歲的他擔任前衛搖滾樂團Genesis的鼓手,1976年在主唱Peter Gabriel離去後,由菲爾柯林斯擔任主唱,直到1996年他離開樂團。同時間在1981年他也發行個人專輯,在80、90年代初期,他一直是樂壇的超級巨星。

 

菲爾柯林斯是鼓手出身,要同時打鼓和演唱非常需要體力,想像畫面,實在有點滑稽,鼓手恰恰是樂團裡最不適合演唱的人,不過他就是做到了。聽他專輯中的歌曲,總覺得他的鼓特別有勁、格外有感覺。精選輯裡的歌曲,首首都是動人心弦,無可挑剔的情歌,讓人一聽就喜歡。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997年陶喆的出道,驚人地席捲台灣樂壇。歌曲自自然然,宛如渾然天成。他真假音的轉換毫不費力,高超的歌唱技巧更能完美地詮釋整首歌,每位聽過的人,情緒很少不被觸動,感染力很強。我也跟大家一樣,在他一出道時,就非常欣賞他,清新的形象和聲音,真覺得是台灣歌壇的希望。雖然第一張專輯走得幾乎都是情歌路線,可是之後的專輯越來越有他的「態度」,總會將他大愛關懷、是社會批判,放進專輯幾首歌中,在商業考量跟他的信念中作一個平衡。他的專輯並不像一般流行歌手、專輯,只會讓人聽完覺得,這世界一切都很美好「Everything is OK.」,而會讓人覺得「Everything is not OK.」,社會真的病了。在他的歌中,你會聽到態度、想法,產生一些激盪、一些共鳴,而不是習見的無腦喃喃自語。

+++++++++++++++++++++++++++

專輯:陶喆David Tao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國中有年到南投參加科展,同組的同學都是無比活潑熱情型,每遇到漂亮可愛的女同學、姊姊都會主動上前攀談,而且都逗得她們很開心。那時有位跟我們同齡的越南女孩lynn,代表他們國家來參展,長得清秀可愛,我們同學當然不放過這機會,憑著一口破英文跟比手畫腳也跟人家交起朋友來。當天晚上,大家還一起練一首伍佰的《牽掛》,隔天獻唱給lynn聽,跟她說這是台灣情歌。科展結束後,我們回到台中,lynn回到越南,一直斷斷續續的還寫信來往著。直到現在,我的msn名單上也還有她。

 

因為那件事那首歌,我開始喜歡起伍佰的歌,買了他的《夏夜晚風》卡帶,反覆聽無數遍,最後還不知道拿到哪搞丟了,只剩個塑膠外殼;升上高中,又有一小群同學極度著迷伍佰,專輯一定買、CD一定聽。我腦海裡還留有很深的印象:有位戴著黑框眼鏡的同學,老是上台演唱伍佰的歌,甚至是帶動唱,雖然聽來有點奇怪,但也不太記得是什麼時間和什麼課,總之,我記得,有同學「老是」上台演唱著伍佰的歌。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學時,有次同學問我Queen聽來怎樣,我在BBS上回了他長長一篇〈Bohemian Rhapsody〉從頭到尾的感覺,後來回想起這件事,感覺真是做了件蠢事,應該直接將CD借給他聽,如果沒聽過那首歌,將歌曲的起承轉合交代得再仔細又有什麼用。如果聽過了,有何必看什麼介紹文字呢?

 

有些事情真是不復記憶,就像讀不到硬碟的壞軌區,雖然這次的部落格傳說文章,盡量都將和歌手、樂團的初相遇寫進,我只記得買Queen的第一張專輯是《Greatest Hits》,遠在大多數人因流星花園認識Queen的好幾年前。Queen擁有太多金曲,在世界各國運動賽事狂放的〈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s〉(當然也包括我們的SBL、瓊斯盃)。還有許多透過日本節目插曲、日劇放送所賜(日本人喜歡Queen的程度可能僅次於他們本國英國,連無數年前台灣市面上還沒有Queen歷年專輯時,在佳佳看到的進口版全是日本來的)。總之,不管知不知道Queen這個團,歌曲幾乎都聽過的。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372998c.jpg   

2001年,在林夕絕妙的歌詞搭配下,陳奕迅以一曲K歌之王,紅遍國語歌壇。就這麼突然,冒出了一位唱功這麼厲害的歌手,而且人人都知道他了。我也是在這個時間被他的歌聲征服,而且那時上KTV,這首歌總是點個沒完,我聽著聽著,居然也會唱這首歌了。然而,我還是沒有買,收錄K歌之王的《反正是我》專輯。反倒是幾年後在逛大賣場的唱片行時,看到出清的舊CD裡有張《黑白灰》,才99元,我買了好幾張,後來也有送人。

 

雖然《反正是我》專輯後,陳奕迅再也沒有像當年火紅的聲勢,後來發的專輯,口碑都不錯,市場反應則是平穩。《黑白灰》也是如此,整張專輯給人的感覺偏冷調,雖然每首歌都製作很用心、質感很好,卻不是那麼「流行」。〈十年〉是裡面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歌。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高中時,孟庭葦(亞亞)在台中全國廣播主持深夜節目。我總是很珍惜收聽節目的時間,平日12點就睡,但每到節目播出那天,我總會硬撐到半夜兩點(或是三點),在床上蓋棉被聽廣播。有些寄情、更多是著迷,全新全意喜歡著她。就像時下少男少女喜歡偶像的模樣,會寫信、試著call in、參加演唱會(也是我第一次參加的演唱會),但更多的時間還是聽著她的歌和收聽節目。

 

開始喜歡上亞亞時,她的歌唱事業其實已經在走下坡,在公司友善的狗倒閉後,更是幾乎沒有活動,廣播節目後來也停了。隔了好幾年,她才再復出,在中國人氣依然旺,近來還拍了廣告;在她沉寂的幾年間,我曾親眼看過她一次,有次台中世貿舉辦的資訊展,我四處閒晃間,突然,我的女神迎面、優雅地向我走來,交錯而過,旁邊還有她先生。我頓時傻住,腦中唯一的笨念頭是:要找她簽名!但要到哪找專輯給她簽名呢?!實在找不到可簽名的藉口,我維持一定距離,用視線跟著她,屢屢回頭。我好想能跟她說說話,跟她說喜歡她的人、她的歌,卻鼓不起勇氣,連開口都沒有。只能阿Q的安慰自己:不打擾人家的日常生活也是美事一件。或許,以後再沒有機會遇到她......(這也是五年前的事了)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第一次產生衝動想聽Bruce Springsteen布魯斯史普林斯汀(別號Boss’工人皇帝)的歌,是在U2入主搖滾名人堂(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時,Bruce Springsteen以動人的說唱方式介紹U2出場,並和主唱Bono有段風趣幽默的對話,頓時讓我覺得這人很有意思,該找來聽聽。雖然早些日子就聽過這名字,當時911剛過,美國人的愛國心被激起,名曲「Born In The U.S.A」翻紅,人也跟著水漲船高。但那時自以為只是歷史的陳蹟,不需要太注意。

 

看完頒獎典禮後,不多久就買了《Greatest Hits》。這張發行於1995年的精選輯,裡面每首都很合我的口味,時而低吟、時而激越,飽含著一種濃濃的情緒和能量,藏在他那滄桑的歌聲中。Bruce Springsteen也是個厲害的說故事大師,很能用文字將樂迷帶入故事、歌曲中一同感受,這點讓我想起Bob Dylan和Sting另外兩位說故事大師。我尤其喜歡「The River」這首感傷的歌,感覺非常契合的,某些段落甚至覺得:乾脆直接搬來當人生的主題曲好了!另外,他長期合作的樂團E-Street Band也很妙。一般樂團大多是四人或三人,主唱、吉他、Bass手、鼓手,有時再加一個鍵盤,但是他們卻能演奏手風琴、鍾琴、風琴、大號、薩克斯風、曼陀林、鋼棒吉他、小提琴,在搖滾樂團的音色想像中,簡直是千變萬化了,聽來像是用民謠的樂器詮釋搖滾的靈魂。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高中一次期中考後還是期末考試結束後,為了釋放一下壓力,我從郊區裡的學校走了兩公里,來到豐原市鬧區裡的首輪戲院。那時正上演著心動,文藝青年病作祟,就選了這部片進去看。那時看完電影後,唯一有印象的歌曲就是主題曲心動。多年後有次上班,彭哥帶來一片CD,充當上班前的掃地音樂,有一首極其好聽的吉他曲,是林暐哲彈的,原曲是Santana山塔那的創作。

 

有天去茉莉的二手CD店尋寶,極其幸運的找到一張精選輯,剛好收有這首名曲「Europa (Earth's Cry Heaven's Smile)」,動人、憂愁。他的吉他彷彿會說話似的。出神入化的技巧和特有的浪漫熱情氣氛,有股令人著魔的感覺。

 

++++++++++++++++++++++++++++++++++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台灣20到30多歲的人來說,可能一提到搖滾樂,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Bon Jovi邦喬飛。不管在街頭巷尾、電影、廣告,他們的熱門金曲常常出現在你我生活週遭。儘管很「俗」很「聳」,又有點羞於承認,但我是喜歡他們的。

 

國中畢業旅行,有位同學「猩猩」帶了邦喬飛的所有專輯去聽(其實他是向他哥借來的,那時讀高中的猩猩哥就有一把跟邦喬飛一模一樣的可插電空心吉他,還有總計有300多張的CD收藏)。旅行途中,我向猩猩借了專輯聽了一便,好聽澎湃又熱血的歌曲,還真擊中我的心,儘管聽不懂他們在唱什麼,卻還是很有共鳴。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黃舒駿因為「藝能割喉戰」和「校園割喉戰」裡的評審一角又再度翻紅,引起網友的討論。作為歌迷的我,儘管始終等不到他的新專輯,但能看他不時露露臉、說說話,心裡還是開心。

 

對黃舒駿音樂的接觸晚至2001年,那時他發了《改變1995》新歌加精選,七分多長的〈改變1995〉從外在世界的變化跟個人心境情感的轉變交織在一起,聰明幽默的歌詞十分讓人激賞,我因此注意起這個人;隔了一兩年才買了這張專輯,聽完之後,簡直每首都喜歡。當然跟大家一樣,主要還是因為歌詞的迷人和觸動人心。儘管黃舒駿的CD已經不好找了,有機會我還是慢慢收集,透過網拍、舊書店、唱片行的巧遇。但心底最希望最希望的,還是能再次聽到他的新歌。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三年前的某一天,獨自一人漫步在士林夜市附近,街上的店家攤販幾乎沒有吸引我的地方,平常也不太買衣服鞋子什麼的。恰好看到一家圓圓唱片行,欣喜地走了進去,四處晃晃,先看西洋區,再看華語區,並不時注意有沒有特價商品。來到一家新發現的唱片行,總讓我特別興奮,因為很難說會發現什麼有趣的CD;果然,發現一小區100元上下的正版CD,赫然發現有林強的《2001向前走:十年精典》,二話不說就買了下來。

對林強記憶最深刻還是他剛出道時,用台語熱血唱著〈向前走〉,聽了這張專輯才知道,他十年間劇烈的蛻變和發展。這期間的主力是搖滾方向,更對我的胃口,裡面重金屬的東西聽起來更是過癮。儘管林強已經往電子發展很長一段時間,而且頗有好評。我還是聽不太進電子音樂,比較喜歡以前的他,喜歡這張專輯。

+++++++++++++++++++++++

專輯:2001向前走:十年精典

曲目:
1. 向前走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聽音樂時有個經典癖」,會朝經典人物和經典專輯靠攏。儘管這種聽法也常會被批評是沒有口味的口味,但被一些「壞音樂」炸到的機率確實少些,畢竟是有口碑、口耳相傳的。會聽Bob Dylan鮑伯狄倫的歌,也是從這個脈絡發展出來的。這位響噹噹的人物,在二十多歲就已經站在世界頂峰,成為傳奇,影響六零年代美國的學生運動。經過了四十多年仍然不斷帶給我們驚奇和收穫,持續影響許多的音樂人。他年輕時的歌有點聰明又敏銳,很能抓住時代的脈動,唱出人們的心聲。老來歌聲更滄桑歷練,非常有味道。他的詞是一流詩人的水準,總能狠狠擊中事物的核心,令人激賞。

 

《Another Side Of Bob Dylan》是他的第四張專輯,當初買時有兩個版本可供挑選,一個是台壓版一個是進口版,一張200多,一張400多。那時問唱片行店員有什麼差別,他還是建議我買進口版,因為音色比較飽滿圓潤好聽。後來雖買了台壓版,不過我還是很喜歡這張專輯,之後就繼續一張張買下去。我喜歡他歌詞裡的聰明幽默,而且他發行這張專輯時的年紀正是我買時的同年,一窺彼時同年的他在想些什麼,也是很有趣的事。

+++++++++++++++++++++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始聽U2的歌始於2001年,那年他們的專輯《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拿下好幾座葛萊美獎大獎,著實風光。就連那時還在夜市流行的盜版CD,都可以見到這張。衝著這風頭,我先買了一張精選《The Best Of 1980-1990》(當然是正版的),聽了喜歡後又買了《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

 

彼時心情正處在一段長期的低潮,我可以每天每天不斷聽著《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這張專輯,恰好裡面多首歌跟情緒、現實處境的低潮有關,如〈Stuck In A Moment You Can't Get Out Of 〉、〈Walk On〉〈Beautiful Day〉,藉由聽歌我得到共鳴和激勵,在泥沼裡拉了我ㄧ把,不至於越沉越深;音樂常有種魔力,可以將人拉回曾經聆聽過的時空,尤其是衷心喜愛的曲子。每次聽到這張專輯的歌,總會讓我再度回到那個時空---全天下只有我和這片CD的孤獨感。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開始聽張雨生是在他過世之後。那年他車禍陷入重度昏迷,印象中好像正是新聞綜藝化的開始。每天新聞總要花一大段時間報導他的身體狀況、昏迷指數,歌迷如何癡癡祈福守候,回顧他一生的成就...等。那時我正讀著高二,讀的學校正是張雨生的母校。導師是張雨生的高中同班同學,但是導師並沒有太關注這件事。倒是歷史老師是重度的張雨生迷,著迷到會在上課時間放他的歌給全班同學聽,介紹張雨生的歌和人,雖然用的是輔導課時間。我向歷史老師借了張錄音帶回去聽。人文氣息濃厚,詞句曲風跟時下的流行歌很不一樣,我也開始喜歡上他的歌。

 

買的第一張專輯是《口是心非》。這張專輯發行不到一週他即發生車禍,奪去性命;裡面以搖滾為主調,搭配完了不少或細膩、或澎湃、或高亢的曲風或人聲,張雨生天賦的高音也發揮得淋漓盡致,聽來很過癮。「口是心非」這首歌也成了我去KTV必點的歌,儘管每次都搞不太定高音;我慢慢地一張張蒐集他其他的CD,遺憾也跟著越深。他走得太快也太急,還來不及留給我們更多好東西。

 

+++++++++++++++++++++++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