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 27 Sat 2007 01:48
冬囧題1022號【2HITS‧電腦開機後....!?】:巡田水、看足球
- Oct 25 Thu 2007 14:27
「閱讀」讀 三雲岳斗Gakuto Mikumo《舊宮殿》:達文西化身偵探?
達文西是佛羅倫斯梅迪奇家族派遣到米蘭的音樂使節,被米蘭的統治者伊爾摩洛奉為座上賓,將其安置在藝術家聚集的舊宮殿裡。嘉琪莉亞是那時代少見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子,也是達文西聰明的女弟子。伊爾摩洛每遇到難解的疑難雜症,總會找上達文西商量,寵妾嘉琪莉亞也在旁提供意見......
《舊宮殿》的主要角色有三個人,最重要的主角是達文西,擔任偵探角色,嘉琪莉亞是其聰明的助手,伊爾摩洛常是求助的人。雖然由日本人寫一個大家熟知的西洋人,感覺有些奇怪,但是由從達文西全才型的文藝復興人出發,發展成一位厲害的偵探角色,確實是一個精采的點子。這本短篇小說集也從時代、達文西的生平、特長構思,創造出相襯的懸案,非得靠達文西的知識底才能解決。為了逞其之能,〈只有愛讓人想起〉、〈被留下的右臂〉,達文西毋須出門,光聽別人詳述案件經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靠敏捷的思維及其知識背景破案。沒有一般偵探小說鬥智鬥力的精采辦案過程,直把讀者、其他角色當笨蛋耍,沒有參與感的解謎遊戲實在難以起勁;〈從無窗之塔看到的景色〉、〈兩種鑰匙〉達文西總算出門走動探察,就有點意思,看到他注意各種細節,邊辦案邊拼湊出心中藍圖,小說有了比較吸引人節奏;我最喜愛的是最後一篇〈維納斯的憂鬱〉,文中一路鋪陳,由兇手的角度出發,並暗示兇手就是辦案者,就得看最後主角要如何脫身...
- Oct 22 Mon 2007 01:27
冬囧題1018號【1HITS‧打開私囊說亮話】
自從伴我數年的草綠色肩背包開口笑再也閉不上嘴之後,我就順手拿購物袋裝東西出門。近來用的是酒紅色的布袋,剛用時還有稍有漿硬的英挺模樣,近來已經軟趴趴地地垂頭喪氣。正面除了多了一個白色的大口袋外,打開來完全沒有分隔物,東西都雜亂地堆在一起。我屬於該帶的都帶、不該帶的也帶,總之什麼東西都要帶的那種人。記得以前學生時代,總是將整個禮拜會用到的課本、東西全都裝在鼓鼓的書包裡,一方面懶、一方面也怕忘東西。學期過了一大半,我依然記不住課表。
首先,會有個塑膠袋裝書和存摺。平時身邊都會帶本書,以防無聊沒事做,比如外食餐廳上菜慢,又沒有報紙雜誌電視人好打發時間,或是郵局排隊、看展排隊,任何需要強迫放空的時候,有本書在手就很有用處。另外,手機、錢包、鑰匙這幾項出門必備物也都會在袋內,不過每天拿進拿出,還是常漏東漏西。偶爾還會帶數位相機,以前是自愉,現在更常用來拍店裡的pop回傳。還有一些外面拿的DM,女性影展、費里尼影展、國際音樂節...一個來自日本銀閣寺的L夾,裝寫作課的講義,雖然用沒幾月已經被我蹂躪得挺有風霜,裡面的講義也是皺巴巴的。另外還有些雜七雜八,早該清理掉的東西,吸管、面紙、吸油面紙,甚至還有印刷字體已經模糊的店裡盤點圖。
- Oct 19 Fri 2007 12:28
「閱讀」讀 伊恩藍欽Ian Rankin《黑與藍Black and Blue》:綿密且迷人
蘇格蘭出現名為「聖經強尼」的連環殺手,作案模式模仿著20年前的另一位連環殺手「聖經約翰」。雷博思探長認識第三位死者,開始獨立展開調查,同時,探長也被過去犯下的錯事折磨著,因史佩凡案被內部調查。不管上面的命令,他一個人橫衝直撞,不管是白道黑道都看他不順眼,因為他破壞了彼此的「默契」,更有人想毀了他。另一方面,「聖經約翰」重出江湖,他受不了愛模仿他的「聖經強尼」,他是獨一無二的...
《黑與藍》是滾石樂團在1976年發行的經典專輯,也是伊恩藍欽的推理小說書名。從書名、行文不時插入且變化豐富的樂團、曲名,不難看出作者對音樂的熱愛,甚至將他曾參與過的群豬跳舞樂團都成為小說中的背景,儘管現實中群豬跳舞並不有名且曇花一現。彼時的夢想滲透在他的作品裡,反倒成為一種絕妙的特色,簡直像推理小說界的尼克宏比。
儘管如此,《黑與藍》還是歸於冷硬派推理小說,靠著強悍的雷博思探長,執著目標的追尋。伊恩藍欽在1997年出版了這本小說,是雷博思探長系列的第八部,這部書也得到了當年的金匕首獎。書中有著縱橫交錯的各種難解的支線,「史佩凡案」、「聖經強尼」、「聖經約翰」、「亞倫米其森案」每個都是難解的懸案。與雷博思碰面的老朋友、敵人,都有另一段複雜的故事,或在系列的其他本發生,或在這本書略微提及。儘管這本書已經很厚很長了,還是覺得處處是壓縮過的故事,非常精采扎實。書中出現各種蘇格蘭的警察階級,制服警察、臥底、探長、督察長...穿梭在格拉斯哥、亞伯丁、愛丁堡各個地方。不同階級有不同的應對方式,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風物。有時還真需要一張蘇格蘭的警察階級表和地圖,看書同時腦袋才能運作正常,不會被各名詞搞得頭昏腦脹。
- Oct 18 Thu 2007 00:38
「閱讀」10.18網摘:在上游與下游之間
- Oct 16 Tue 2007 11:49
「閱讀」讀 黛安.賽特菲爾德《第13個故事》:豐富且精彩
「紫杉陰暗的形體矗立著,像是一組色彩朦朧的舞台佈景,而且他們襯著空白的背景,立體感也消失,成了兩片平面;紫杉的最上方是精巧的球體形狀,漂浮在雲朵一般的薄霧中,就像是輕飄飄的大禮帽,而底下原本該支撐它們的樹幹,卻消退在下方的白芒中。六十年的歲月過去了,他們蔓生無度,原貌已失。來訪者現在很容易便以為,花圃的幾何圖形線條僅僅是因為薄霧而變淡了,只要薄霧消散,庭院就會顯露原本的精緻景觀,還有完美的排列;周遭不是施工中的工地,不是廢墟,而是完好的大宅邸。」......p.233,《第十三個故事》
近來台灣出版社大做特做的外文暢銷書,越來越趨於幾種類似路線,外國暢銷榜的超級巨星,懸疑神秘的因子貫穿全書,後頭會有個爆炸性結局。主角會因為親情、友情或是愛情,踏上一段長久的追尋之旅,不管是外在的旅程或是內心的煎熬,更多是兩者互見。致力於這條路線,將其發揚光大,主要推手恐怕還是木馬出版社。ㄧ本本超級火熱的小說燒遍台灣各大暢銷榜,《追風箏的孩子》、《不存在的女兒》、《偷書賊》接連出戰,投入最高規格的大量網路宣傳,相當可觀的試讀本,名人、愛書人的推薦,本本都戰果非凡,似乎榜上永遠不缺木馬的書。這次,《第十三個故事》又是相同模式再度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