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55571_bc_01
維基百科:
''陳冠學 (KoarnHack Tarn; 1934年2月1日—2011年7月6日),台灣屏東縣新埤鄉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曾輾轉任教南臺灣各地初、高中及任高雄三信出版社總編輯。1980年代初辭去教職,隱居田園,勤耕雨讀,致力於寫作。除刻苦鑽研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致力文學創作外,也專注功力於臺灣地理變遷、移民拓荒歷史、台語正字聲韻研究……短篇小說集《第三者》,散文集《田園之秋》、《父女對話》、《訪草》、《藍色的斷想》、《覺醒》等……。其中《田園之秋》(Fields in Autumn) 成為不朽的臺灣散文經典作,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光輝燦爛的田園隨筆」,曾榮獲中國時報散文推薦獎(1983)、吳三連文藝獎散文獎(1986)、《讀者文摘》精彩摘刊(1986)、文建會「臺灣文學經典名著30」入選(1999)、塩份地帶臺灣新文學貢獻獎(2003),並選錄入臺灣各級學校國文教本。''


 

那個午后,聆聽散文大師陳冠學半世紀的文學堅持 – 郭漢辰

''我是民國九十一年第一次去老師家,老師白髮蒼蒼,人看來很是
祥慈和藹,在老師家那間窄窄小小的書房,房內掛著「拒絕採訪
」的牌子,訴說著老師不想清淨隱居生活被打擾的堅持,老師坐
在老舊的竹椅上,說起文學竟慷慨激昂,彷彿一個終生投入文學
革命的烈士,完全不像應休養生息的老人家,他說著說著,老師
的平房,龐大成一個巍峨的文學國度,說到激動處,老師還以拐
杖重重敲擊地上,那個是文學之國君王之怒。''


 

自然書寫經典 《田園之秋》作家陳冠學病逝

       ''作家劉克襄表示,陳冠學代表的是農夫型的自然田園寫作,與孟東籬、粟耘同為隱居作家,和從城市角度思考的自然書寫不同。

     劉克襄指出,若拿陳冠學與美濃作家鍾理和對照,更能突顯出台灣南部自然書寫的多樣性。「同樣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鍾理和比較入世,為生活奮鬥而寫作,陳冠學比較憤世嫉俗,在投身省議員等選舉失敗後,因理念與社會格格不入,憤而離開社會。」

     他指出,《田園之秋》具開拓性意義,他以隱居農耕百分之百地實踐與自然的關係,這種堅持與實驗精神對照今天的我們都有所啟發。劉克襄表示,陳冠學的過世提醒我們看到自然書寫在台灣文學中的意義,以及台灣自然書寫在華文世界中獨有的繁盛面貌。''


陳冠學之怒 07-05-18   影像紀錄

+++++++++++++++++++++

格內相關閱讀:

紅塵 濤聲 龍瑛宗 台灣文學

「音樂」聽 鬥鬧熱走唱隊《河:賴和音樂專輯》-----day 25

如霧起時Port of Mists:詩人鄭愁予

arrow
arrow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