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040815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出巷口買早餐,電視剛好播王永慶二房楊嬌過世的新聞專輯,告別式由女兒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主持。有點感概,感覺逐漸在告別某種熟悉的舊時代,這過程清晰緩慢。從小讀王永慶的白手起家奮鬥過程長大,年少時每年看電視上他帶領台塑員工跑馬拉松,後來跑不動了在講台上觀禮,即便因高齡衰弱了還是常常對政經發表刺耳的意見和建言。而其兒女軼事誹聞家族鬥爭史也不斷成為周刊雜誌、新聞追逐焦點,王文洋呂安妮王雪紅郭月蘭李寶珠王文祥王瑞華等人的姓名軼事生平,比我們對親朋好友的瞭解還深刻。

 


楊嬌一過世告別式剛結束,這一兩個禮拜勢必再度瘋狂,股價馬上反應,股市名嘴財經節目開始分析討論該買該賣,長線短線怎麼操作。新聞台報紙周刊月刊,密集報導其專題,再次回度回顧王永慶大家族及台塑集團旗下大小子公司的各種大大小小枝枝節節的任何事。鄭弘儀大話新聞言必真話、李濤2100全民開講掏心掏肺、劉寶傑關鍵時刻天外飛降臨,勢必找來各大名嘴比比看誰的口水多。新聞哇哇挖、國民大會也會開始廣泛客觀容納各種聲音地大聊特聊。

 


這就是台灣向世人洋洋自得的多元開放,舉凡商場巨擘、政治顯貴、演藝紅星的各種檯面上檯面下的好事壞事都能討論都能聊都能批評指教。不像中國或專制國家的一言堂統一口徑,隨便給你安個莫須有的罪名,說抓就抓、說關就關,像是之前拿諾貝爾和平獎的劉曉波或是才剛消失的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台灣你到總統府前對某人大喊王八是你的言論自由,去天安門試試看可有得瞧!只是弱勢、小人物、社會問題的聲音又還在呢?通常是口耳相傳、鄉民大串聯已經蔚為洪流,新聞媒體才在第二波反應湊熱鬧。象腿妹霸林、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菜販陳樹菊等幾乎很少是新聞媒體自行發掘。

 


不管政治文化都化為藍綠兩邊,政治人物表面上勢不兩立,只要是對方就是非我族類。綠少談避談中國,藍不甩台灣獨立。不過藍綠人士很多也都有私交,反都反上面,不反下面的。綠營或是獨派人士不乏有跟中國自由派人士有交情聯絡的人,不過只要他們公開發表這方面的言論看法,一講真話就會被同陣營的打壓警告。

 


藝文界狀況好些,但也有黨國餘孽影響,像是現代詩界,笠詩社和創世界詩社向來就是立場鮮明,台灣主體和中國(文化)認同互不兩立。當然選邊站是種自由,不過集中火力起來就貌似一言堂,不管什麼真知灼見或是獨特厲害的見解,也會被詩社給人的政治文化刻板印象給淹沒,儘管兩陣營少數人是詩友甚至兩邊都有戶籍;而夏宇以降代表的「新」詩人(儘管年紀也不小),不再歸屬於特定陣營或單純地找三五好友開心玩現在詩,不乏驚豔讓人欣喜之作。然而一致化地去政治化,往私我探尋,輕飄飄的沒有著根處,除了小眾的寫詩的朋友、文青,並沒有激起太大共鳴,比以前的小眾還更小更。對照泛政治化、綜藝化的社會,完全不想發聲不屑發聲,相較上一代對於主體文化認同的積極與追尋,是種走至極致後的必定衰變嗎?完全漠不關心也是件怪事。

 


難道,這就是台灣自我滿足的自由多元社會,政治民主的奇蹟。文學界對社會對大我不屑一顧,追求自我圓滿的理想極致境界嗎?

+++++++++++++++++++

格內相關閱讀:

替杜正勝部長、改版歷史教科書 講講話 

又改回中國主體,真他媽的

 

返鄉投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