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雖然早有簡體中文版本,可是因為政治因素被刪節許多,作者史景遷也頗不高興。這次台灣出了完整版本,先前讀過簡體版的人,倒是可以比較一下到底什麼被刪?出入有多大?以這本書為例,推想到其他讀過的簡體翻譯書,就不知有多少訊息是經過篩選或扭曲。儘管透過中國大量翻譯許多社科經典'人文經典’經典文學書,造福中文世界的讀者,使得知識吸收快速許多,不必花費過多時間在語言的迷障裡。但是書中所有訊息[都]被傳達了嗎?還是被技術性封殺?


<<天安門:中國的知識份子與革命>>(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1895-1980)從英文書名可以很清楚知道這本書要敘說的是1895-1980A.D.清末到現代中國革命浪潮變動下,中國知識份子的崛起’掙扎’反思和變化;,[時勢創造英雄]還是[英雄創造時勢]這個問題的答案,史景遷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書中描述從’康有為’梁啟超’鄒容’魯迅’徐志摩’老舍’丁玲’沈從文...許多響噹噹卓越的知識份子,是如何大大地鼓動時代影響青年,他們卻也被時代浪潮淹沒無法回天。歷史上的重複的問題一再出現,先知們警惕’告誡卻無用,等到下個世代以另種形式出現,下個時代的智者再度呼籲而無用;以流暢生動的文筆,既敘述歷史的變動發展,又融入秀逸知識份子的生命史交織其中。我們從而領略大時代的歷史面貌,又好似面對面認識這一位位優秀的個人。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最讓人稱道的是他的文筆,透過經過的考證的生動故事,讀者可以饒富趣味進入歷史中,是極少數可以引起民眾興趣,一般大眾讀者遠遠超過本科系讀者的歷史學家,絕大部分的史家都無法做到這點。余英時在序裡將史景遷的著作列入<<史記>>之類的作品,既是史學傑作也是文學典範,這點大約無可置疑。但另一方面,雖然下了不少考證功夫’巧妙的敘事包裝,史景遷個人獨到的見解倒是比較少見,多半是種既有文獻’研究的整理融會,卻不見特別驚奇之處,汪榮祖在<<書窗夢筆>>裡面的兩三篇也提出批評及其他評價,認為他名過其實。然而史景遷一位堂堂耶魯的講座教授又曾擔任美國歷史學會會長,其成就不可能僅僅於此,我的拙眼似乎漏看不少。


以前大學上課時有位老師上課曾批評台灣的古道專家:翻譯一些文獻經過包裝,就能輕輕鬆鬆在市場銷售,他努力半死研究得來的成果卻沒幾個人讀。言下之意就是:[他們寫的那些垃圾都能賣,我的傑作卻沒人買?]的憤慨。那時聽了大大不以為然,有些古道專家儘管文獻上的掌握沒有老師嫻熟,但是經由他們實地走訪’印證古今’與自己生命產生共鳴的美好經驗,文字能傳達出力量。不是學術象牙塔內透過艱澀難讀的格式’聱牙的文筆,那些冷冰冰的研究成果所能相比的。一個有生命’一個沒生命是最大的分別;史景遷兼顧歷史研究功夫與文字敘述魅力,儘管呈現方式不太見容於學界被人多所批評,然而,無疑是有強大生命力的著作,當代似乎沒人學得來。


++++++++++++++++++++++
他山之石:
漢學家的文筆,譯者的難題
翻譯史景遷書的困難,以及他的書在中國所受的[宮刑]
訪史景遷
史景遷如何將[歷史寫的像小說]

++++++++++++++++++++++
格內相關閱讀:
讀 李筱峰 <<與馬英九論台灣史>>

++++++++++++++++++++++
書名:天安門---中國的知識份子與革命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1895-1980
作者:史景遷 Jonathan D. Spence
譯者:溫洽溢
出版:2007,台灣: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