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的鮑伯狄倫(Bob Dylan)搭便車獨自來到紐約追尋他的夢想,那時他只是個楞小子,穿梭在巷間的小酒吧駐唱,晚上睡在一個又一個的朋友家,聽著各式音樂,努力鑽研民謠音樂、探望臥病的伍迪葛士瑞(WoodyGuthirie):

「正值寒冬,城市裡的主要幹道都被積雪覆蓋。但我來自飽經霜雪之害的北地,眼前這地球一小角落的黝暗森林和結冰道路是嚇不倒我的。我可以超越極限。我追求的不是金錢或愛情,我有高度清醒的心靈,蓄勢待發,不切實際且懷抱著春秋大夢。我的心意如同羅網般堅定,不需要任何人向我擔保我的夢想會實現。在這陰暗且冰天雪地的大都會,我一個人也不認識,但事情會改變---而且很快就會改變。」...p.15-16


《流浪集》是狄倫自己寫就的傳記,時間橫跨1960-1980年代,並不是線性的敘事,而是選擇些生命重要的時刻交錯寫出,同時保有當時和現在的想法。包括無名小卒時的磨練期、朋友間的深刻交遊評價,許多樂史上重要的人物都囊括在內。更珍貴的是可以看到青澀期二十歲前後的狄倫,在做什麼想什麼?也可看到當紅時、低潮期,他的生活、紊亂的內心狀態。這是音樂史上珍貴的一手資料。單就文字、描述、內容來看,這本書也是上乘之作,歌詞帶有靈魂的鮑伯狄倫寫起書來也是不凡,慧黠的文字加上深刻的個人體驗,讓這本書趣味十足。如果是像我一樣的狄倫迷,更是會愛不釋手。


在美國六零年代的狂潮下,他開先聲唱政治抗議歌曲,狄倫成為家喻戶曉,全美國最紅的人物之一的人物,被冠上「抗議歌手」、「先知」、「救世主」之名。他並不想在浪頭上跟著起舞,否認他被冠上的名號,堅持他只是在做他自己。然而禍害緊跟著他不放,烏茲塔克的家變成觀光勝地,不斷有人騷擾他,永不得安寧。

「不久,我也買了一間;然後,入侵者前仆後繼闖入這間房子。緊張氣氛立即升高,再也不得安寧。這地方曾經是一處避風港,如今不再。全美國五十州一定都張貼了前往我家的路線圖,提供社會邊緣人和毒蟲檢索。乞丐向朝聖似從加州遠道而來,暴民在夜裡不分時間闖進我們家。剛開始只是流浪漢非法闖入民宅---看起來無害;但接下來蓄意滋事的激進人士開始上門來找『抗議王子』---那些個裝扮無法形容的怪胎、長相怪異的女孩、衣衫襤褸的人、想來狂歡的流浪漢,突襲我們的食物儲藏室。我的民謠歌手朋友彼得‧拉及法給了我一把柯爾特單發手槍和一把連發手槍,我自己有一把溫卻斯特彈匣式強火力步槍,但我一想到這些東西可能造成的後果就覺得難過。有關當局和警長(烏茲塔克差不多有三名警察)告訴我,假如有人不小心被射中,甚或只是警告性的開槍,要坐牢的人是我。不僅如此,萬一那個賊在我家屋頂飛簷走壁摔了下來,我都得上法庭。真夠令人擔心。我很想放火燒了這些人。這些不速之客、鬼鬼祟祟的傢伙、擅自侵入者、煽風點火的人,擾亂著我的家庭生活,而我想到我不能趕他們走,否則會吃官司,真是覺得火大。每一天每一晚都困難重重,一切都是錯誤,世界真荒謬。我被逼退到角落,連親密的人也無法給我安慰。」...p.126-127


那時不僅是民眾,甚至樂壇都拿他馬首是瞻。他有次聽了這說法,更是驚恐,卻也沒人理會他:


 

「在仲夏的狂亂中,我有一次跟吉他手羅比‧羅伯森一同搭車。他的團後來叫做『樂團』。我覺得自己活在太陽系的另一個地方。他問我:『你想你會把它帶往何方?』
我說:『你說的【它】是指什麼?』
『你知道的嘛,我是說整個樂壇啊。』整個樂壇!我把原本搖下一吋空隙的車窗整個搖到底,感覺到一股強風吹在我臉上,並等著他說的話散去------我好像在應付一個陰謀。沒有一個地方夠遙遠。我不知道大家的夢想是什麼,但我的夢想是可以過朝九晚五的生活,在行道樹圍繞的街區擁有著一棟圍著白色籬笆的房子,後院種著粉紅色玫瑰。這樣就好,這是我最大的夢想。」....p.127


最後他只好甩些手段,澆熄他的名望、讓他的形象出現裂痕,於是就有這些有點好笑的「策略」。我們也能感受到他這大大的無奈。最後終於有些改善,大家不再像以前瘋狂追著他跑,注意力減少,也換來些他比較能接受的稱號,像是他最愛的「穿著歐洲服飾的佛陀」:

「一開始,我只能做小事,小規格的事,可說是耍一點手段,做點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例如拿一瓶威士忌從頭往下倒,假裝醉醺醺走進百貨公司;我知道大家會在我背後議論紛紛。我希望消息能散播開。我最在乎的是要為家人爭取喘息的空間。光怪陸離的世界最好下地獄去。......我也不喜歡強加在我身上的東西。這一大盤糟糕透頂的菜色,應該加點奶油和蘑菇,我必須卯足全力才能做到。總得在哪兒開始才行。」p.130-131


「我的舊有形象逐漸消褪,很快的我發現自己不再籠罩在某種邪惡的影響之下。最後我被灌向幾個不合時宜的稱號---較不為難人的不合時宜稱號---雖然這些稱號似乎更有份量。『傳奇』、『偶像』、『謎團』(我最愛的一個是『穿歐洲服飾的佛陀』)------之類的,這些我還能接受。這些頭銜溫和且無害,平凡、容易處理。至於『先知』、『救世主』、『救星』等幾個就比較棘手。」



他生命中和許多重要音樂人相會過,他也一一精彩寫下,傳神地速寫下那些人的精神和樣貌,也包括我最喜歡的U2樂團:

「一晚,『U2合唱團』的主唱波諾(Bono)和幾位朋友來我家吃晚餐。跟波諾聚會,就像在火車上吃晚餐---感覺像一直在移動,朝著某個目的地前進。波諾有一顆古老詩人的靈魂,在他的身邊要小心,他的吼叫可以撼動地球。他也是個業餘哲學家。......波諾可以說服任何人,他像是老電影裡那種會徒手把告密者毒打一頓並逼他全盤托出的人物。假如波諾在二十世紀出來到美國,他會是一名警察。他似乎對美國了解甚多,並對他不知道的美國感到好奇。」...p.183


作為一個(美國,某種意義上也是世界)音樂史上、流行樂史、搖滾樂史、民謠樂史不可不知的傳奇人物,如果你對搖滾、民謠也有些興趣,這本精彩的書是絕對不能錯過,而且他就像個正常人,會困惑、懊惱、惆悵,在書中一覽無遺。


+++++++++++

他山之石:

他不是抗議歌手,他是時代的信差:包布狄倫(上)

那個時代和那個人

No Direction Home: Bob Dylan (卜戴倫漂流半生)「2005」

介紹迪倫的傳記電影

Bob Dylan的官方網站

+++++++++++

格內相關閱讀:

讀 張鐵志 《聲音與憤怒》

U2的〈Pride〉

+++++++++++

書名:搖滾記 Chronnicles, volume one

作者:鮑伯狄倫

譯者:吳貞儀

出版:2006,台灣:大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卵生水筆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